學得更好 | Learn Better

ISBN: 978-986-175-514-4

- Ulrich Boser

學習力,決定你的未來。

前言

  • 學會如何學,是你的終極生存技能
  • 必須懂得解決「非結構化問題」
  • 系統化學習方法
    • 價值感 ⇒ 目標 ⇒ 提升 ⇒ 延伸 ⇒ 形成關聯 ⇒ 反思

尋找價值

動機是學習的第一步

  • 覺得某樣事物對自己有價值,才有動力學習
    價值是驅動我們去學習的終極燃料
  • 意義不會自動找上門,必須自己去發現
    • 動機 = 付出 + 期待感 + 價值感
    • 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?
  • 找到學習的事物與自己的關聯性
    • 學習塑造 : 意義 ⇒ 動機 ⇒ 方法
    • 在你被指定精通的事物中尋找意義

尋找價值是人類本性

  • 讓情境動機轉變為深層動機
    • 善加管理自己的探索系統
  • 社交層面對學習有重大影響
    • 大學「社群團隊」
    • 找個良師益友,如果像要留在學校讀書,就跟那些會留在學校的人交朋友

學習是一種心智活動

  • 認知參與程度越高,學習效果越好
    • 專精是去了解某項技能或知識裡的深層網路連結
    • 意義也讓學習具備活性
    • 學習是一種生產活動
  • 主動參與的學習方法,有助於更深層的理解
    • 自我解釋 ex: 質量vs重量
    • 你只是記住了某是還是試著去看件事情是如何結合的
  • 沒有打算學,就學不會
    • 必須留心尋找價值
    • 學習時,應該留意細微差異
    • 抱持探索心態
  • 教師應該更像運動教練
    • 學業壓力: 教師督促學生的程度
    • 學業支援: 學生多大的程度感受教師的激勵
    • 人需要情緒上的支持

設定目標

針對性的學習方法

  • 設定目標時必須聚焦
    • 可以在過程中改變計畫,但總要有個計劃
    • 短期記憶就像夾窄的出入口,大東西就進不來
  • 學習新知識,要以已有的為基礎
    • 知識效應: 如果對某樣事物一無所知,就很難學會。
    • Mereuary、Venus、Earth、Mars、Jupiter、Satrun、Uranus、Nepture、Pluto
      水星、金星、地球、火星、木星、土星、天王星、海王星、冥王星
      My Very Educated Mother Just Served Us Nine Pizza
    • 我需要那些技巧? 那些基礎是必須掌握的?
  • 有效學習區,是稍微超出能力之處
    • 學習沒有舒適區
    • 目標設定得稍微超出現有的水準,好比之前更努力一點

磨練有效的思考技巧

  • 將學到的東西連結起來,系統化學習
    • 模式識別能力:
      • 以關係為基礎,而不是特徵
      • 以系統為依據,而不是事實
    • 高效學習者常在腦中自我測驗
  • 想要真正了解某事,必須發展出一套思考能力
    • 一旦了解某樣事物,就很難向別人解釋那件事物
    • 一直運用知識或技能,最後會變得自動化

思考及情緒如何影響學習

  • 後設認知有助於幫助聚焦
    • 後設認知: 對思考的思考,理解你如何理解,對自己認知經歷的知識和察覺
    • Part1計畫層面: 怎麼知道掌握了那些知識?我的目標是甚麼?我需要更多背景知識嗎?
    • Part2監控層面: 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學習這個概念嗎?我有沒有進步?為什麼要做我正在做的事?
    • 後設認知對學習的影響占40%而智商只占25%,根據心理學家馬賽爾.韋曼
  • 情緒會影響學習效率
    • 學習是一種強烈的情緒活動
    • 沒有了情緒,人會迷失在理性思維中
    • 手部動作讓圖形更容易理解,因而提升學系成效
  • 自我效能可以幫助情緒管理
    • 運用心像練習,想像體驗跟實際體驗沒有太大差異
    • 自我效能: 對自身能力的像賴,認為自己會成功的感覺,對於處理變化莫測的情緒至關重要
    • 不要對自己說「我糟透了」而是要說「我正在努力」
  • 對困難的期待很重要
    • 學習是心智活動,如果必須付出更多認知上的努力,會收穫更多
  • 學習時,必須在社會的支持和壓力中平衡
    • 設定言個的目標,必須預期過程中會有需多困難;但同時,會在情緒上騰出空間,如果不覺得能夠學,是學不會的

提升能力

以結構化的方式提升專業技能

  • 單純的反覆練習是無效的
    • 大多數人在試著提升自身能力時,並不清楚該改善什麼,所以只是浪費時間 / 《刻意練習》
  • 回饋意見有助於提升練習成效
    • 許多方面,成長始於回饋意見
    • 自我監控,迫使我們提升察覺程度
    • 我這樣做對嗎?我有沒有記錯?怎麼做得更好
    • 我們無法發現自己所有的錯,所以需要外部意見回饋
    • 結構化的回饋,早期很重要,但應該隨著時間慢慢淡出
    • 監控、回饋有時候令人尷尬,但我知道我在重新學習
  • 讓人學會思考的方法,才是有效回饋
    • 可以解釋錯誤的回饋是最強大的

沒有不賣力的學習

  • 學習的舒適區必須一直變動
    • 學習並不有趣,而是伴隨著痛苦 / 亞里斯多德
  • 從記憶中提取資訊是有效的學習方式
    • 回想整個概念,然後用一個有意義的方式總結、概述
    • 請提出一個實際案例。請描述著個概念。
  • 大腦有可塑性,會適應環境
    • 經常練習某件事,大腦會認為這很重要

正是錯誤,因為式學習的機會

  • 藉由錯誤增進理解
    • 澳洲的首都是哪?雪梨?甚麼!是坎培拉?
    • 這種興致勃勃的時刻,就是學習
    • 錯誤是積極思考的一部份,犯錯是人類的核心
  • 情緒韌性有助於面對學習中的挫折
    • 學習過程往往是情緒控制的過程
    • 不要擔心犯錯,把焦點放在改進上
    • 稱讚他人時,應該將讚美和結果連結在一起
  • 學習的關注點要放在精通技能,而非追求表現
    • 其實沒什麼好說的。練習了,相信了,技能提升了。

延伸知識和技能

掌握之後還要延伸運用

  • 延伸專業知識或技能讓你加深理解
    • 概述: 把某個概念用自己的話說出來。
    • 學習者不是專家,也許無法開創新領域或概念,但當我們擴大適用範圍時,會學得更好
  • 自我解釋和「為什麼」有助於學習
    • 對自己描述某一概念時,會有更深入的理解
    • 「為什麼」問題幫助我們思考自己的思考過程
  • 邏輯問題的推理過程可以幫助擴展所學
    • 辯論是使人們去充實某個領域的內在連結
    • 我們的推理通常都很膚淺,大多數的聘用僅憑直覺

學習需要應用

  • 把學習內容變得更具體,就更容易理解
    • 具體化不僅是視覺化,學習是涉及身心的事
  • 實際應用所學知識有助於發現理解的缺口
    • 當我們擴展所學、應用知識,這些知識會更整合為一體,成為豐富知識系統的一部份
    • 我們經常太擔心自己不會成功,以致不願意將知識付諸實踐
  • 教別人是有效的學習方法
    • 「教別人」也需要後設認知,門徒效應
    • 解釋這個概念最好的方法是甚麼?他們會如何理解這個概念?最重要的重點是甚麼?

不確定性是有效的學習方法

  • 盡力避免「正確回答」式的學習方式
    • 學習就是關乎推理和解釋,而不是只找正確答案
    • 人們為什麼相信這個觀點?為什麼他們可能是錯的?有沒有不同解釋?
  • 群體多樣性帶來更多更多樣的思考模式
    • 鬱金香崩盤事件: 十七世紀初荷蘭,很多人海外經商致富,鬱金香變成了金錢的象徵,然後崩盤了,因為社會多樣性程度太低,那可能是最早的經濟泡沫。
  • 反叛傾向讓人更有好奇心,更有創造力
    • 多樣化的學習形式需要一種質疑精神
    • 懷疑可以打破定錨效應,多問為什麼,有助於為所學建立連結

形成關聯

找到事物的內在關聯有助於學習

  • 系統思考可以讓人了解某一領域的深層結構
    • 高層次思考能力的基礎涉及推理事物之間的關係
    • 想要有效學習,應該去尋找原因、類比、差異
  • 交叉學習的價值
    • 放回抽樣: 「選項數目」的「選擇數」次方。
    • 變換練習內容避免重複,最好是集中時間練習,但不要重複任何練習內容
    • 認知難題: 人往往會被問題的淺層細節分散注意力。
  • 推測迫使人去推理,增加李傑的深度
    • 如果你從此以後不能說話了會怎麼樣?
    • 科學流程: 1. 檢查證據 2. 建立一套理論 3. 檢驗這套理論 4. 形成結論
  • 害侵是讓內在關聯更清楚的方法之一
    • 害侵的信條: 創造、檢測、除錯、紀錄變化
  • 將某一專業領域的系統以圖形呈現,可以收穫更多
    • 三段論:
      • 所有人中有一死
      • 蘇格拉底是人
      • 所以蘇格拉底會死
    • 維恩是十九世紀晚期劍橋大學教授,以視覺化方法呈現三段論(韋恩圖、文氏圖)
    • 心智圖軟體: Tinderdox、DENON、Scpirener

類比的價值

  • 類比可以驅動關聯思考
    • 類比讓我們找到相似點和差異處,幫助我們了解新事物或不同事物
  • 類比這樣幫助學習
    • 提供與答案相似的事物,會提升人們解開難題的能力
    • 知識效應會使「基模」更有效用
      ex: 新創公司&Uber、鳥&飛機
  • 類比可以讓不同概念或事物之間的區別更明顯
    • 兩者的相似之處是甚麼?不同之處是甚麼?為什麼兩者可以互相必較?
      ex: 愛因斯坦跟其他頂尖物理學家相比:他不怎麼專注於數學,對於社會正義問題更感興趣,並且有冒險精神
    • 如果我們一直看到同樣的事物,就有個理由開始行動,但如果沒有看見更多相異的事,那就最好一輩子待在小同一村裡別出來
  • 類比是推理的驅動力
    • 在學習中一定是先有內容,才會談到內容裡的種種關聯,但最終如果沒有學到某一主題裡的思考技巧,那其實沒有學到東西

透過解決問題來學習

  • 在知識相互關聯中發現問題的本質
    • 解決問題本身就很重要
    • 如果掌握知識的關聯性,我們就更有能力解決問題
  • 適用於多領域的波利亞四段解題法
    • 第一階段: 了解問題
    • 第二階段: 擬定解題計畫
    • 第三階段: 執行計畫
    • 第四階段: 驗算與回顧
    • 有足夠證據嗎?相反論點是甚麼?
    • 有沒有被不嚴密的邏輯騙了?有沒有任何偏見影響?

對知識的反思與回顧

過度自信會阻礙有效學習

  • 學習的雙重詛咒和勝利病
    • TED演講: 一個專家在聚光燈下演講,但這些內容太容易取得,因此也會被輕易忘記。
    • 雙重詛咒: 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確,也就不知道自己是否錯誤;如果事情善起來輕而易舉,人就會減少自己的付出,而學到的內容較少。
    • 勝利病: 過去的經歷,會影響我們在學習上的判斷。
  • 認知偏好對學習的影響
    • 不是說我們會判斷錯誤,是我們根本不做判斷

養成對學習反思的好習慣

  • 在學習中回顧表現的重要
    • 我們需要回顧所學,為了提防偏見,克服過度自信,最終掌握專業,我們需要審視自己和周遭人的思考過程
    • 什麼內容讓人感到困惑?什麼內容沒有解釋清楚?我怎麼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?
    • 學習最重要的驅動力就是簡單回顧,搞清楚學到了哪些內容,讓不愉快的錯誤成為最佳學習資源
  • 追蹤學習情況,提高專業水準
    • 如果能夠緊密的追蹤學習狀況,即使是專家水準的人,也仍有明顯的提高
    • 清晰的辨識出尚未完全掌握的內容是一種強大的學習方式

間隔時間學習法

  • 在學習過程中,遺忘始終伴隨在左右,即使是那些已經記住的細節,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忘記
  • 間隔時間學習法是掌握知識的好方法,可以對抗遺忘

深入思考是學習過的關鍵

有助深入思考的積極方法

  • 我們的社會並不熱衷於反思,這個世界始終強調行動
  • 檢查和修改答案通常能夠提升成績,因為是重新思考一遍的過程
  • 把日記當作學習日記,是一種改善學習的有效方式

慢思是深入學習的有效方式

  • 回顧與反思需要有意義的安靜下來,並在沉默專注深思
  • 暫時把問題放在一邊,可能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加深

讓科技成為學得更好的堆動引擎